圆觉自性就是我们心性的本体,也就是《华严经》所讲的“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心就是佛,佛就是众生,三者一体。若真想见佛,不是要见到佛的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基督教说不崇拜偶像,佛教也是一样不崇拜偶像,《金刚经》上说:“若人以色见我,以声音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但是,基督教讲究不崇拜偶像,却拜起了十字架。佛教反对崇拜偶像,为什么又拼命拜佛像呢?其实不是拜佛像,而是拜自心。当你一念诚恳恭敬拜下去的时候,心无杂念,心即是佛。而且你把佛像当成真的佛拜,立假即真,万法唯心,因为你的诚心,感应道交,自助天助,只要你的心造得出来,它就是真的,自然就有功效。
讲到拜佛,很多人见到我,就跪下来磕头。我一辈子最怕这一套了,无论男女老幼或是在家、出家向我磕头,我一定马上先跪下来。假如人家向你磕头,自认为是善知识予以接受,完了!有这一点傲慢心就完了!所以,我叫你们赶快回拜人家,并且要非常真心诚敬。拜佛也是一样,一合掌,对佛万分恭敬,此时你的心谦恭安祥,得利的是你自己。
所以,要多拜佛,多求忏悔,学佛不拜佛,这算什么学佛?有些青年知识分子拜佛觉得不好意思,好像很丢脸,一点气派、一点胆量都没有!要拜佛就拜佛,目中无人,恭恭敬敬拜下去,这才是大丈夫,连这一点心量都没有,还学什么佛?
“于实相中,实无菩萨及众生。”实相就是见道的真正境界,相就是现象、境界。“相”在中国文化里用得很多,《金刚经》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心经》讲:“是诸法空相”,这些都是相。我们学佛经常听到说不要着相,凡是看得到人、事、物都是相,看不到的思想、观念也是相,拜佛像也是相。
那么,拜佛像不是也着相了吗?这是什么道理?因为拜佛像而对三世诸佛起恭敬心,由此领悟自性,真正受益得利的是自己,礼拜的是自己。
不只是拜佛像,很多出家人或在家人喜欢拜经,一句一拜,或一字一拜。以前有位大和尚拜《法华经》,一字一拜,拜了八、九年,有一天时节因缘到了,拜到了一个字——屎,突然发现不对,我拜佛可以,为什么要拜大便?这一下大彻大悟了。这是拜佛经的功德。
还有一位和尚拜《心经》,也拜了好几年,有一天拜到“无眼耳鼻舍身意”,不对呀!摸摸自己的脸,脸上明明有眼睛、耳朵、鼻子。为什么《心经》说没有?这一下悟道了。
所以,不拜偶像,拜的是佛法。但是,你真把它当相来拜也对,真把它当佛来拜也对,等于我们游子想到父母的样子就难过,一样的道理。
——《圆觉经略说》
同学们注意啊!佛是不可以形相来见的,拿形相来见佛,就错了。那么你或许会说,庙子里为什么要弄个偶像拜呢?那不是偶像啊,真正的佛同其它许多宗教一样,是反对拜偶像的。那为什么画的佛、塑的菩萨都可以拜呢?答案是四个字“因我礼汝”。因为我的形像存在,你起恭敬心拜下来,那个像是一个代表而已。你这一拜不是拜我,是拜了你自己,你自己得救了。任何宗教最高的道理都是一样,不是我救了你,是你自己救了你自己。你这一念真诚的恭敬下来,不要说画的真佛,就是拜一个木头,拜一块泥巴也罢,诚敬的一念专心,你本身就成功了,就得救了。这叫“因我礼汝”,这并不是拜我啊!佛说的,是拜你自己。你自己什么?你的心,你的诚敬。
大家要学佛,去哪里见佛啊!“离一切诸相,即名诸佛”,离开了一切的相就是佛,这是真正的佛。那么你说我们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相是虚妄,因为礼拜这个虚妄相,你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诚恳,发起了真实的诚敬,那就是“信心清净”,就可以“能生实相”。这个实相的境界就是离一切诸相,一切相皆不着。
所以,有人不着相的礼佛,就是一念之间,也不必合掌,也不必跪拜,他一念之间,已经顶礼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反过来说,十方三世都有佛,方方都是佛,中央是毗卢遮那佛,中心一念诚敬,十方三世诸佛皆在目前。怎么样在目前?离一切相,即名诸佛,这个道理必须要搞清楚。
——《金刚经说什么》
怎么样叫作诚恳的诚呢?《中庸》上四个字:“至诚无息”,不休息的息。怎么叫至诚无息?学者注解来注解去,正如一些佛经也是注过来注过去。你懂了?我断定你们不懂。问题在哪里?
什么是至心?讲一件坏事,人到最伤心处,没有眼泪,哭不出来了,也没有妄想、杂念,傻了。那个时候,人等于无念,没有念头,空白了,那是伤心透顶的至心。
又如我们拜佛,有如真佛、活佛在这里,乃至我们合掌或不合掌,在佛像面前一站,这一站就如佛在目前,再也没有第二个心思,也没有杂念妄想,都空了,这叫至心。你怎么会懂呢?你都没有经验过,你伤心也没有到不掉泪的程度。高兴到了极点,七情六欲达到极点,人就无念了,懂了吧!这叫至心,也叫真诚。
你说我拿一支香拜下去,菩萨啊!佛啊!我求忏悔啊!痛哭流涕啊!痛哭流涕也是心,心在动念。这一念真忏悔下去,连我都没有了,都忘记了。
譬如我们做了一件犯罪的事,要拖出去枪毙,到了法场,连路都走不动了,两只脚是不是踩在地上也不知道,因为晓得下一秒钟,“砰”这么一下,就没了,就不在这个世间了。那个时候不是至心,是吓昏了。
反过来看正面,至心真诚,一念真诚忏悔,不管你信哪一种宗教,尤其在佛前面一站,什么杂念都没有,非常诚恳,诚恳到连自己有没有拜下去都不知道了,那已经是大拜了,这样叫至心。特别注意啊!大家天天礼佛、拜佛、念佛,有没有至心呢?至心就是尽心,就是诚恳到极点的诚,所以《中庸》叫“至诚无息”。
那么,中国文化常常有一句话:“心香一瓣”,这是真正心的香了。你说烧一炷香,那是烧香,还是物质的。这个时候是心香一瓣,我们甚至看到古人诚恳到极点,手边没有香,看到佛,地上抓一把泥巴、沙子,在菩萨面前一放、在祖宗面前一放,就代表了这个香,那是真的,那比你花一万块钱买来的香还要珍贵,因为他至心诚恳。而你却不一定是诚心,而且心里还在想,你看我,买这么贵的香来供佛!好像佛欠了你似的,还要加上利息,好像佛欠你一万二,非得好好保佑你不可,那已经糟糕透了。
所以说,一个人至心接受,并且“持”,什么叫持?修持修持,持就是保持这个心境,也就是《中庸》所讲“至诚无息”,不息就是持,行住坐卧永远保持清净的心境,这才是正信。
如果来拜佛,烧了一炷香,供养了两根香蕉,保佑太太好、先生好、全家都好,买彩券要中奖,买股票也要发财,样样都好,反正好的都是我的,那是功利心,两根香蕉最后还吃到肚子里去。这是不对的!至心是至诚无息,心香一瓣。
——《药师经的济世观》
佛经上所说的香有多种,有烧香、涂香、末香、熏香等等。我们这个禅堂,平常很少烧香,用一种喷的檀香代替。烧香会染污空气,烧得太多邻居还会出面去告你,其实真正供养佛菩萨,用心香最好。
得定的人,戒律自然清净,这就已经供了香了,这就是心香。所谓心香一瓣,你在佛前一站,两手合掌礼拜,心中一念清净,就是礼拜,是真正的香供养。
若你礼拜下去,心中还有一点烦恼,就是不干净的礼拜。真正礼拜,心中无所求,无所念,无我相,也无礼拜之相,就是心香供养。所以为什么上香供佛要上三支呢?三支就代表了戒香、定香、慧香。
“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这是真讲功夫了。
我讲一下自己的经验给你们年轻同学参考。我在杭州的中学读书时,交了一位和尚朋友,他拿本《金刚经》给我,一定要我念。我这个人在这方面可能与你们不同,既然朋友一定要我念,我就念吧,而且是用最笨的方法,老老实实去念。
我那时住学校宿舍,早上一定四点起床去操场练功夫,练完了有时再钻回床上,和大家一起睡到吹起床号再起床,就是有这么一股傻劲。现在早上又要多个活动念《金刚经》,我就一人躲到会客室去念,当然也不希望别人撞见,认为我老土落伍,居然读起佛经来了。
老实说,刚拿到《金刚经》时,我根本不明白内容,不过心里就生欢喜,管他是般若还是波罗,也不去找佛学字典,就这么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念了下去。这样念到第四天,念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我就没有了,经典也没有了,都空了。我觉得奇怪,就不念了,跑去找那位和尚,告诉他我把《金刚经》念跑了。他是学禅的,见了我就向我道恭喜。我说,我不再念了,他也说不必念了。
后来我又找到一位师父,问他要怎样去学佛?他说学佛一定要发愿,然后早晚作功课。我表示敲木鱼诵经我做不到,他给我一本《普贤行愿品》,要我早晚念,培养心愿。
你们学密学显的,有没有磕满十万个大头,拜十万次佛?每天香花水果佛前供养个三五年不断?没有的话,不要求通什么气脉。还有没有起码读一万遍《普贤行愿品》?我相信你们在家出家的都没有做到!我当年学佛可是十多年如一日,再忙也要做。即使我到现在,还是有个自己的佛堂,虽然有同学偶尔会帮我供佛,但是每次清理佛堂,我一定自己动手。
你们拜佛时还做不到无念的拜,所以一拜下去,心中要观想到十方三世亿万不计其数一切佛前,都有个我在礼拜供养,这都要能观想得出来。所以说“供养于十方,无量亿如来”。尤其是学密宗的,如果观不成功,也就不要吹牛学密了,不如买瓶蜂蜜喝喝多好!
如此拜佛,拜到后来,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我拜十方三世一切如来,一切如来也在合掌拜我这因地上的佛。我们现在虽然还不是佛,可是都有成佛的因,谁说我们不能成佛!如果连这样的气魄都没有,那也不用学佛了。因此说“诸佛及己身,无有分别想”。
根据《普贤行愿品》,我们供养十方诸佛,也就是供养我们自己。道理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之故。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假定居士们在家里,没有木鱼、没有引磬,甚至没有佛像、没有佛堂,都可以,此心是佛,佛即是心,用心念佛。譬如在家庭里面有时候不方便,并不需要一定供一个佛像,免得别人不同意,变成家庭问题了。学佛不在形式上,佛在心中,尤其学禅宗的人讲,心即是佛。真正的佛教不重形式的,这一点特别注意。佛教是反对拜偶像的,但是为什么供佛菩萨的像在拜呢?不是拜偶像,是一种纪念,等于我们家里面供着一个祖宗的牌位,是一种精神的代表。并不是说泥巴或者其他塑的佛像就有多大威力,不是这样。等于自己的父母不在了,我们看父母的像,使自己内心恭敬,并不是崇拜偶像,这是佛教真正的精神,真正的佛法是一切无相。假使一个内行的人问你,既然一切无相,为什么还塑佛像呢?是因我立塑,因这个像,把自己身心恭敬起来,学佛达到佛清淨圆明的境界。
所以我们真正拜佛是拜什么佛?拜自己的心,拜自己的本性。不过,上面有一个佛像,因形相的影响,使你起一种景仰,最后回转来晓得不是拜他,是拜你自己,你的心是无价之宝。
(整理自《南禅七日》《大圆满禅定休息简说》
编辑、校对:嘉泽
审核:嘉禾
(转载自迦陵仙音礼敬南怀瑾公众号)
- 还没有人评论,欢迎说说您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