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社会的演变,以及战争的原因,常被视为是政治、经济的动乱。其实,这个动乱的根本,还是在于文化学术。——《中国文化泛言》最近,我为了中国的文化教育问题,在写一篇文章。我的话好像有点岔开了,其实还在本题上。因为中国一百五十年来一切问题的根源,就是文化教育问题。……推翻满清以后到现在,只有九十五...
阴历四月立夏是节,小满是气。地球到四月它所代表的是纯阳,就是乾卦,六爻都是阳。阳气升到了最高,所以我们要注意啊!到阴历四月阳历五六月,这个地球放射阳气升到了极点,感觉白日又长,物极必反,阳极则阴生。所以说饮食气候种种,尤其在立秋、立夏这些节气前后,气候无常,一些学佛的人,应该晓得李清照的词——“乍暖...
十二类茶叶激发的人体红外辐射影像与经络模型吻合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大多基于经络理论。但是在现代解剖学研究中,经络却一直看不见摸不着。近日,复旦大学团队首次公布了符合人体经络传统描述的系统性影像,让人们得以“看见经络”。经络,是中医理论中既核心又神秘的事物。中国的传统医学实践,大多基于经络理论。但是在...
《孝经纬》:“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为立夏。物至此时,皆假大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立夏,四月节。……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为夏之始,巳月之“节气”,太阳黄经达45°。时间在5月5日左右。立夏 物候详解《逸周书·时讯解》云:“立夏之日,蝼蝈鸣。又五日,...
蒙学著作《三字经》取材内容涵盖了经学、史学、天文、地理、人伦以及品德涵养,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学习《三字经》的同时,就完成了识字习典、敦品养正、贯通经史的基本教育。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童蒙经典教材不断流传。 一昔孟母,择邻处。——《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
孩子们的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先知道孩子的性向。注意,我们人的生命存在两个东西,性跟情。——南怀瑾先生现代对于儿童的教育,有所谓性向的测验,以决定其“可塑性”。例如有的小孩喜欢在墙上乱画,有的小孩欢喜玩机械,看见手表的指针会走动,觉得稀奇,就拿小螺丝刀去拆开来玩。有些讲究性向问题的家长、老师们,就...
事情是这样的,我给学生讲3dmax的课。为了让学生了解三视图我就顺便科普了一下什么是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空间。讲完不过瘾,感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维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打开脑洞,看我用一支笔几张纸来为同学们展开从零维空间到十维空间之旅吧!声明:本文中的理论均依据弦...
弘一大师的《格言别录》中除了抄写的大量佛经外还有不少“处世良方”这些“良方”言简易赅充满人生智慧希望大家能从中受益宜静默,宜从容,宜谨严,宜俭约。——《格言联璧》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格言联璧》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格言联璧》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生命自我之支撑点,并不在生命自身之内,而安放在生命自身之外,这就造成了这一种人生一项不可救药的致命伤。向外的人生,是一种涂饰的人生。而向内的人生,是一种洗刷的人生。向外的要在外建立,向内的则要把外面拆卸,把外面遗弃与摆脱。外面的遗弃了,摆脱了,然后你可走向内。换言之,你向内走进,自然不免要遗弃与摆脱...
我们看《三国演义》,后来刘备在白帝城托孤给诸葛亮的故事,那不是小说,是事实,正史、小说都有记载。刘备告诉自己的儿子阿斗刘禅说:“莫以善小而不为。”不要以为善小而不肯做,小的善事也要做。有的人以为这是小善,我何必干呢?没有什么意思。不知道小善也是善。他又说:“莫以恶小而为之。”不要以为一件小事情,马马...
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说在很久以前,有一堆人为了一块金子抢得头破血流。 一个人悄悄捡起他们身边的一块钻石,扬长而去。抢金子那帮人,死的死,伤的伤。 而拿走钻石的那个人成了富翁。 其实,那帮抢金子的人并非没有能力抢钻石,而是:自始至终,他们就不知道有比金子更值钱的东西。   01认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
你的责任心,你希望把事情做好的动力,会驱动你做更多事情,让你得到很大的锻炼。——张一鸣01为何毕业多年后 原本水平差不多的同学都拉开了差距?大家好!各位都非常年轻,我今天来的时候挺有压力。因为我毕业快11年了,看到你们,真是觉得“长江后浪推前浪”。我去年参加了武汉的校招,感觉新一代年轻人的素质确实都...
三千多年前的中原大地,水草丰茂,大象成群。富丽堂皇,通体满画,殷墟妇好墓惊现三件保存完好的象牙杯。一个神秘的甲骨文,真实地还原出“殷人服象”的场景。本期《考古公开课》邀请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彭林老师,为您讲述《象之国》4月23日 20:10CCTV-10《考古公开课》播出敬请期待! 彭林老师:著名史...
一切都反回来,要求自己,反省自己,检讨自己,不是要求别人,更不是要求环境。如果明知善行是好的而做不到,更要在起心动念以及日用平常之间多加检点。——南怀瑾先生 没有智慧的人,只看到眼前的现象,只看到好的一面,而对于坏的一面,由于不懂因果循环的定律,只知道埋怨运气不好,埋怨老天爷不保佑,埋怨上天不灵验,...
“身体先调和了,百脉皆通了,自然可以得定,身心都放下,就没有障碍了。 ”——南怀瑾先生把头脑忘掉,使心下沉,并不是沉到身体的某一部分上停住下来,而是把它放下去,放到地心以下去,放到下面无量虚空去,然后就可以定住不变了。心不要注意上面,一切凡夫都习惯注意上面。想像由海底下沉,沉入于九地之下,就可以大定...
道家修神仙长生不老的名言:“神仙无别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要学神仙,没有别的方法,只生欢喜不生愁。能够随时随地保持心境在愉悦的状态,没有忧愁烦恼在心中往来,自然可以到达神仙的境界。……心中也没有烦恼,也没有梦,到这个境界,“而与物为春”,同万物相往来,是神仙的境界,身心永远是春天,永远年轻,永远愉悦...
佛光山禅七的往事(1974年)十月下旬,高雄佛光山的东方佛学院,邀请南(怀瑾)老师前往讲授中国禅宗的“丛林制度”,因为在多年前,南老师曾写过一本《禅宗丛林制度》的小册子。南老师是十月二十六日前往的,李淑君同去,担任写黑板的工作。那时的佛光山,刚建好大悲殿,其他建设都尚在进行中。南老师从高雄回到台北后...
2023年2月5日(正月十五日)下午,中国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大师安详圆寂,享耆寿97岁。消息传来,引发了社会各界和海内外四众弟子的追思。星云大师俗名李国深,生逢乱世,1939年随母亲前往南京寻找在那里谋生却失去音讯的父亲,偶遇栖霞寺的知客僧,12岁便出了家,师父赐他法名“悟彻”,号“今觉”。...
编者按:2023年2月5日下午,台湾佛光山星云大师安详离世,享年96岁。田青先生闻之慨然:“今天,元宵夜,一喜一悲。晚8点,山西左权龙泽村乡亲们到俺‘田舍’闹元宵,和我视频。9点,佛光山慈慧长老来电告知我星云大师圆寂!悲喜交加,难以自制。喜是大喜,悲是大悲。大喜大悲,天上人间,癸卯上元,人何以堪?”...
     据新华社报道:2022年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两部分在“分离”3000年后终于合体。此次跨坑拼对的实现,推进了对三星堆坑间关系的认识,为三星堆...